close
從小就有個嗜好,喜歡去看舊的東西、或是即將失去的東西;兩年前,試過因為心情不好,走在旺角彌敦上看到一輛2號九巴就跳上車,去了蘇屋邨一趟;這裡是香港僅存的舊式公共屋邨,華富邨因工作之便去過了、石硤尾邨也因為交通之便時常經過,唯有蘇屋邨沒去,兩年前的蘇屋也沒有現在的滄桑。

 

早前公布要拆卸的蘇屋邨是靠近山邊最高處的幾幢,大部份都用鐵柱來鞏固著,從外看也發現一些空置沒人住的居所,留下的人大都是會在樓下閒坐乘涼的老年人了;我從山腳長發街的新蘇屋邨進入,沿著樓梯拾級而上,人越少空氣卻越來越好,這裡是長沙灣難得一處好地方。

離開蘇屋邨,看看青山道的路牌寫著一百零幾號,我就盤算著要走下去,香港路盲如我知道,只要沿著小時候常坐的40號巴士線,就會到另一個更值得一看的石硤尾邨;以前每到十月坐巴士經過石硤尾邨,總會看到一面大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懸掛在兩座樓的一間,不免驚嘆「支旗好大呀!」,整列窩仔街上的七層公屋旗海飄揚,也是小時候對雙十節的記憶。



如今這一列香港第一代公屋也已經年華老去,風光不再;搖搖欲墜的老骨頭還是要靠鐵柱支撐著才免強禁得起風雨的招搖;老實說,我眼見那些鐵柱也處處風霜,滿是歲月的痕跡,老得連公屋都安裝上新鐵閘的年代,石硤尾邨的樓梯間之有一扇鐵絲網般的鐵門,簡單零落,更莫說甚麼接待處、Lobby和電梯了,這裡有的是屋字外的石磚圍欄,五、六十年代是住戶擺放家俱、灶頭火水,又或者床舖的地方,有點像現代的陽台,而廁所是公用的;另外吸引著目光的是豐子愷筆下那把防人防賊的鐵扇骨,現代高樓已經用不上這曾經繁華的防盜保安工具了。

       

窩仔街另一邊有著簇新的石硤尾邨,大樓更高、外牆更鮮;一街之隔宛如晴天陰天的交界處,撐著傘看兩邊的景物,也有不一樣的心情,然後繼續往前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wh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